马援铜柱的日语

[马援铜柱]用日语怎么说

伏波铜柱在哪儿

伏波铜柱在汉朝极南 边界。东汉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造反,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方的边界。历代文人的诗赋中常提到这一历史古迹。马援铜柱(越南语:M_ Vi_n __ng C_t)为东汉伏波将军(越南语:Ph_c Ba t__ng qu_n)马援征服交趾(越南语:Giao Ch_)后在汉朝极南边界上所立铜柱,以夸耀战功。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2月,交趾地区爆发了征侧、征贰姐妹领导的“二征起义”。起义军得到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响应,击败汉朝驻军,取得六十五座城池。东汉朝廷派马援率领大军镇压了这次起义。战事结束后,马援在交趾立铜柱(越南中部广平,广治一带)为汉之极南界,其柱铭文曰:“铜柱折,交趾灭”(越南语:__ng C_t chi_t,Giao Ch_ di_t)。越人每过其下,以瓦石掷之,遂成丘。

马援铜柱的介绍

东汉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反汉,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方的边界。历代文人的诗赋中常提到这一历史古迹。

唐朝爱州刺史韦公干,为何想要破坏马援立在交趾的铜柱?

从秦始皇派任嚣、赵佗征服百越,到五代十国中后期吴权击败南汉、建立吴朝,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越南都接受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此后又向中原王朝称藩900余年,直到中法战争结束。因此,无论怎样看,越南都跟中国有着牵扯不断的联系。作为宣示主权的象征,中原王朝在统治越南期间,都在当地留下过很多标的物,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东汉名将马援树立的两根铜柱。

建武十六年(40年),为反抗当地汉朝官员的横征暴敛,交趾豪族姐妹征侧、征贰姐妹举兵造反,一举攻克郡治,并残杀太守苏定等官吏。随后,九真、日南、合浦等郡的土著也纷纷举兵造反,并依附于征氏姐妹,汉朝在当地的60多座城池一时间全部沦陷。光武帝闻讯后既震惊又愤怒,在斟酌再三后,决定派遣名将马援率大军征剿。

马援率军进入交趾境内后,并没有采取一味强攻的战略,而是大玩“攻心术”,宣布在交趾境内废除苛捐杂税,允诺修改不合理的法规,并对贪官污吏实行惩戒。与此同时,马援还实施“分而治之”的计策,积极拉拢交趾各部的温和派,让后者帮助汉军攻打叛军。马援的策略果然奏效,很多追随征氏姐妹叛乱的部落纷纷归顺,使她们的势力迅速衰落。

马援

建武十八年(42年),马援在浪泊(在今越南首都河内市西北)击溃叛军,“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援追征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散走。”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斩征侧、征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闲,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墯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今赖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诸君纡佩金紫,且喜且惭。’吏士皆伏称万岁。”

平定二征叛乱后,马援着手开展战后恢复工作,“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建武二十年(44年),在完成各项善后工作后,马援正式班师回朝,只留下部分兵力驻守交趾。在此之前,马援命人在交趾最南端树立两根铜柱,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跟南边的西屠国(越南南部的古国)确定分界线外,还在于夸耀汉朝的战功。为防止交趾原住民出于羞愤而拆毁铜柱,马援又特意命人在铜柱上刻下“铜柱折,交趾灭”的六字咒文。“建武十九年,马援植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疆,铭之曰:铜柱折,交趾灭。越人每过其下,以瓦石掷之,遂成丘。”

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土著民一直把马援树立的铜柱视作屈辱的象征,想把它们拆毁的大有人在,但每当他们看到铜柱上的六字咒文时,却又打起了“退堂鼓”。因为,在迷信思想盛行的古代,土著民肯定害怕咒文真的存在着魔力,一旦将它们砸毁,很可能会遭到天谴。只能扔石块泄恨了。

不过到了唐朝年间,一心想砸毁铜柱的人却换成了朝廷任命的汉族地方官爱州刺史韦公干。原来,韦公干是个贪财如命的官员,“韦公干者,贪而且酷,掠良家子为臧获,如驱犬豕。有女奴四百人,执业者太半,有织花缣文纱者、有伸角为器者。有熔锻金银者。有攻珍木为什具者。其家如市,日考月课,唯恐不程。”当得知所辖的军宁县(今越南清化市以北,约北纬20度处)境内发现马援所立的两根铜柱后,竟然想把它们锥碎、熔炼,然后把卖与商人的钱收入私囊。消息传出后,当地民众群起反对,“公干前为爱州刺史,境有马援铜柱。公干推熔。货与贾胡。土人不知伏波所铸,且谓神物,哭曰:‘使君果坏是,吾属为海神所杀矣。’公干不听”。

为此,各部落首领便向韦公干的上司、安南都护韩约进行申诉,要求他阻止韦公干的莽撞之举。韩约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立即派人到爱州,“百姓奔诉于都护韩约。约遗书责辱之,乃止。”

马援铜柱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后汉书 ·马援列传》注引 《广州记》 曰:“援到交址,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水经注 ·温水注》引 《林邑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两屠国分汉之南疆也。”

   释义用法 汉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址,在边界上树立铜柱,标志汉与外国的疆界。后用此典表示建立功业。

   用典形式

  【马柱】 清 ·丘逢甲:“只见螺舟来海外,未容马柱表交南。”

  【汉柱】 宋·范成大:“摩挲汉柱怆分襟,邂逅吴船喜盍簪。”

  【铜柱】 唐 ·杜牧:“莫教铜柱北,空说马将军。”金 ·元好问:“谕蜀相如今老矣,不妨铜柱有新名。”

  【马援柱】 明 ·李梦阳:“君不见马援柱孔明碑,剥落黄蒿里。”

  【汉将柱】 明 ·陈子龙:“应题汉将柱,独上武王台。”

  【云深铜柱】 宋·范成大:“云深铜柱边声乐,月冷珠池海面平。”

  【马援铜柱】 明 ·李梦阳:“马援留铜柱,王褒祀碧鸡。”

  【伏波铜柱】 清·程可则:“伏波铜柱邈千岁,壮哉尔与同英声。”

  【铜柱伏波】 明 ·沈明臣:“再睹楼船横海出,更标铜柱伏波名。”

  【铜柱勋高】 唐·刘禹锡:“玉环庆远瞻台座,铜柱勋高压海门。”

  【铁柱成千古】 清·黄景仁:“谁标铁柱成千古,却笑金焦属下流。”

马援铜柱的历史考证

东汉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反汉,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方的边界。历代文人的诗赋中常提到这一历史古迹。庾信《哀江南赋》云:“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宋之问《韶州诗》:“珠崖天外郡,铜柱海南标。”张籍《送南客》:“夜市连铜柱,巢居独象州。”等等,都是指此事。然而铜柱到底立在哪里,值得考察。查《中国地名大辞典》,有“铜柱滩”条,其位置在四川省涪陵县东,并引《太平寰宇记》云:“昔人于此维舟,见水底有铜柱,故名。相传马援欲铸铜柱于此。”这里所记令人生疑,马援征交趾立铜柱,为何却在四川境内?《湘西土司纪略》第三章有《溪州铜柱记》一篇,记湖南溪州有铜柱,位置在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古丈县附近。这是五代十国时楚国马希范平定溪州少数民族首领彭士愁的叛乱之后设盟时立的铜柱。(见《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范自谓是汉马援的后代,于是有人认为马援立的铜柱在溪州。  《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命何履光带兵平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复立马援铜柱,其位置在今云南省广南县东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邻界处。后来也有人认为马援立的铜柱亦在此地。  《中国地名大辞典》“镇南关”条云:“关外三十里有坡垒驿,为汉马援立铜柱处。”镇南关即今与越南交界处的友谊关。据此,铜柱当在越南境内谅山附近。  《明史。广西土司列传》记载,明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思明州土官黄广成遣使人贡,言其辖地南有马援所立铜柱,元末动乱时,越南人兴兵北犯,越过铜柱向北推进200余里。洪武三十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者陈诚、吕让到安南,让他们遵守铜柱所标之边界,归还侵占中国思明州的领土,安南态度执顽,久议不决。考思明州,其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境。铜柱的位置大概在今友谊关以东、宁明以南地区,或者即是坡垒驿。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一引《岭表录》云,爱州军宁县境内有马援所立的铜柱。唐代韦公干任爱州刺史,欲将铜柱锥碎熔炼,卖与商人。当地居民认为铜柱是神物,不得毁坏,于是群起反对,并上诉于唐安南都护韩约。韩约致书与韦公干加以制止。考唐代爱州即今越南清化,军宁在清化稍北,铜柱的位置大抵在清化以北约北纬二十度处。  又据《新唐书。环王传》云,环王本为林邑国,“其南大浦有五铜柱,山形若绮盖,西重岩,东涯海,汉马援所置也”。环王之南还有西屠夷国,其地有一种马留人,相传马援征交趾时有愿意留下居住的10户人,到隋朝末年繁衍至300余人,皆姓马。《太平寰宇记》卷一七六引屈璆《道理记》亦云林邑大浦口有马援所立的五铜柱。唐时,安南部护府的最南边界在罗伏州之南,相当于今越南横山、班杜一线,即北纬18°处。《旧唐书。马总传》还记载说,马总,唐元和年间为安南都护,“于汉所立铜柱之处,以铜一千五百斤特铸二柱,刻书唐德,以继伏波之迹”。马总立的铜柱和马援立的铜柱位置相同,如果它们都在环王国境内,那末其位置必在北纬18°以南地区。  查《汉书。马援传》,马援“进击九真贼征侧余党部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娇南悉平。”此处李贤注引《广州记》云:“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而汉时最南极界在日南郡的最南边界,相当于今越南的绥和弓山一线还要往南一些,即北纬12°至13°之间地区。《太平寰宇记》卷一七一还详记了铜柱在日南郡以南的具体里程,云“日南郡又南行四百余里至林邑国,又南行两千余里有西屠夷国,援至其国立二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夷分境,以纪汉德之盛”。这里所述里程是不准确的。因汉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广治,若按从日南郡南行两千余里计算、铜柱的位置恐怕要在越南的最南端金瓯半岛上了。总之,马援立的铜柱到底在哪里?是2铜柱还是5铜柱?都需进一步考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