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鸭子上架的德语

[赶鸭子上架]用德语怎么说

怎样有效提高德语口语?

要有效提高口语能力,我个人认为没有捷径,一遍就能到位。我不知道为什么国人学东西都喜欢强调“有效”“高效”“短时间内”“迅速”等等。假设一般人学语言能力都差不多的话,所谓的高效不过是:600个学时在3个月内实现 有效于 600个学时分在2年实现。这已经是时间管理的范畴了,不再多说。只能说,提高口语的方法有哪些:不要害羞,不要怕张口,勇敢说;必须得找母语人练习。跟非母语的人联系外语口语是危险的事情。平时碰不到母语人怎么办,大可找德语语音视频,然后学里面的人说话,或者他说一句,你马上背出下一句,仿佛你就是里面的角色。你可以试试。

做自己的贵人——52岁学德语,7个月通过B1考试

(注:德语级别依次为:A1,A2,B1,B2,C1,C2;,B1为入籍考试水平,通常的找工作的语言水平)

今天讲讲我自己学德语的故事。52岁开始上德语B1级课程,7个月后通过B1考试,这是我旅居德国的第二年。

常言道:自助者天助之。上苍帮助那些自己努力的人。越努力越幸运。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如果非要找一个救世主,那就是你自己,也只能是你自己。因为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只有靠自己最稳妥,自己才是自己的贵人。

做自己的贵人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我的生日到了。我不在意自己的生日,但今年不同,似乎是老天有意安排,50多岁生日这一天,我得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德语B1考试通过证书。一页A4大小的证书,在我手里却是沉甸甸的。我把它视为上苍对我的奖励。已过知天命之年,苦学半年,做了一件之前自己没有信心完成的事情。

诚然,德语B1相比C1、C2不是多高的级别,但对于一个50多岁的人来说,学习一门新语言年龄上没有优势。如果知难而上,就意味着必须比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B1学习是一个连滚带爬,赶鸭子上架的过程。半年的学习时间里,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上午上课4小时;午饭、午睡1-2小时;下午或者晚上再学2-3个小时,上课——回家——睡觉,如此循环。没时间逛街、没心思会友,日子简单,但压力重重,其间几次想放弃。

班里的同学大多二三十岁。坐在他们中间,本身就有一种无形压力。每一天都过得身心俱疲,疲于追赶。老师用德语讲德语,最初上课的一两个月,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90%的内容听不懂,在教室里如坐针毡,总是看着墙上的挂钟,希望早些下课。本身听不懂老师的德语,德语中的三格、从句等语法用中文讲都难以理解,更不用说用德语学。每天都是懵懵懂懂、恍恍惚惚,如坠云里雾里。听不懂加上看不懂,整个就是蛤蟆跳井——全不懂,像是一个聋哑人。尤其是在课堂上,当小朋友们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有一致的反应,或接下茬、或直接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者发出会心会意的笑声时,我是班里“表情严肃”的几个人之一。那笑声深深地刺痛了我。我简直不折不扣地就是个聋子哑巴。我时常问自己:坐在这里干嘛?非学不可吗?受这份洋罪干嘛?

没人要求我、逼迫我学B1。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听说我在学B1,有的说:如果我50多岁就不学了;有的说:你可以不学。呵呵,是的,我完全可以不学这要人命、虐待狂的德语,没有人拿刀逼迫我去学。但我绝不再想遭受同胞的压榨和欺辱,我想自食其力,到相对规范的德企找工作。不蒸馒头争口气!

一波三折的学习过程

做一件自己不喜欢又不得不做的事儿是什么感受?——活受罪!

本身学德语就是一波三折。在国内学完并通过A1考试后到了德国,本以为英语没问题,怎么着也能应付在德国的日常生活,德国人不是素质高吗?谁不懂相对简单的英语呢。但到了才知道,我所在的德国小城,超市、商店、甚至是个别银行营业员愣是不懂英语,而且看上去都是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真是高看了严谨高素质的德国人。德国小城的英语环境远不如北京。

如果年轻人都不能和我“对付”英语,我又用英语“对付”谁?牛哄哄的德国人会说:这里是德国。言外之意,在德国,外国人当然要会说德语。德国原来是个如此封闭、保守的国度,完全颠覆了来德国之前的印象和想像。

我所在的德国小城距离荷兰最近的距离不到10公里,那里是荷兰的一个村,每周我都要去村子里的超市买东西。荷兰超市里的营业员总是笑脸相迎,见到你是外国人,他们会主动和你说英语。同一块土地、同一片蓝天,德国、荷兰的氛围就是如此不同。应了中国那句俗语:十里不同风。

不学德语就没有德国企业的工作机会,会限制你的交往范围。不幸寄居于德语国家,但不想只做看客。

这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一是健康,二是学习 。生病了,亲娘老子也不能代替你打针吃药做手术;诺贝尔奖得主的子孙未必能继承其高智商和情商,即使双高祖先想遗传给子孙后代。在异国他乡生活,没有语言就没有一切,没有语言基本上可以归类到聋哑人、伤疾人这个群体。回避、拖延最终还得面对满街的德文、不会说英语的邻居,听不懂的德语电视节目、看不懂的德文报纸——身在其中,无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德语难学是出名的。学过A1已经领教了德语的变态语法,蛮横无理、莫名其妙的名词词性、动词变位,如果继续学习A2和B1,大脑受虐的程度只会更深更广。怎么办?

吃这么多年咸盐,一直不认为学习是一件难事儿。40多岁捡起英语,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英语歌、看英语电影、写英语邮件——让我感到学习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英语程度。但唯独德语是个例外,我视德语为蜀道,不啻难于上青天。

到德国后等待了一年半才有机会上课,因为语言学校没有位子,难民太多。学完A1一年半后才有机会继续学A2,没想到A1的内容差不多忘记了。这一年半中,对德语没反应,基本上做到了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因为实在提不起兴趣,和德语不来电,似是德语的绝缘体。

第一天上课还有点小兴奋,终于排上队了。虽然A1忘记了不少,但怎么着大脑内存里还残留着点A1的内容吧?没承想,A2第一节课基本上没听懂。

此时很希望能和班里会说英语的同学交流,但是德语老师听到有人说英语或者其他语言,会告诉同学们:说德语!我何尝不想说德语,但想到的词不会说,常常卡壳。就这样做了两周的聋哑人,感觉有点熬不住了。一天课间下楼放风时,正好赶上另一个德语班也是课间,听到有人在用英语聊天。当即决定,去这个班上课。

但问题来了,这个德语班进度比我所在的班快了一个多月。在以前的那个班能听懂一点,如果去这个班级上课,我可能一点都听不懂。不管那么多了,反正是听不懂,但这个班起码可以用英语应付一阵子。就这样,在基本听不懂A2课的情况下,我还不知深浅地“跳级”了。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这一跳,简直是从泥潭跳进了火坑,压力超乎想象。这个班里的同学最小的十七八岁,我肯定是“老大”。因为该班从A1开始已开课三、四个月,他们已经听习惯并适应了授课老师的德语语速和发音,个个听力极强,老师用德语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大都能用德语回答。看着那些小朋友脸上轻松的表情,我的反应只能是故作轻松、沉默是金。心里急,但又无奈,听不懂是正常的。反正在哪个德语班都听不懂,既然选了这个可以和同学用英语交流学德语的班级,暂时可以不做哑巴,只是“暂时性失聪”,总比又聋又哑好点吧。我已别无选择。自古华山一条道,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班里有一个20多岁的俄罗斯美女,德语发音准确,很多课上练习我还没看明白,人家已经做完了。每天我都是在这种对比中上课,望尘莫及,心情沮丧。

每天上课都是晕晕乎乎的,在抑郁、痛苦中煎熬着,头疼欲裂,在恍恍惚惚中听课。老师讲的内容不全懂,或者课上懂了,合上书似乎大脑即刻清零,又不懂了,想不起来了。有时候突然短路了,大脑莫名其妙地死机,但回家再看就又明白了一些。扛在自己肩膀上的脑子不知道是谁的了。

名词的阴阳中三性,die,der,das,把人整晕了算,德语语法规则简直就是虐待狂。这是什么奇葩语言!每天都有大量新单词、动词变位、语法规则等需要记忆,学过的还没有记牢,新的一课又开讲了。有些生词查了五六次字典,用的时候还是没记住。德语真的是“毁人不倦”,不把脑子搞乱不罢休。三格四格用法和规则变来变去,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也做了很多练习,貌似懂了,但有时候还是答不对,备感受挫。我以为只有我一人错误多,当我扭头看看周围同学的答案,也一样出错,只是错误比我少一点罢了。我把小同学都当成神一样敬畏着、仰视着,只看到我和他们之间的差距,却忘记了如何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和追赶。目标设定的过高,给自己的压力过大,感觉头围在增长。

B1的生词量大,如果不预习,上课没时间查字典,很多练习被生词卡住了,必须课前查字典、预习、记忆。老师讲课进度快,基本一扫而过,上课很难记住什么内容,因为总觉得自己记不住,索性就不去记了,上课效率太低。

形容词词尾变化,在冠词、零冠词等后面的变化,每个都不同。单个学似乎懂了、记住了,混合在一起,又乱了。顿生挫败感;德语的数字表达顺序颠三倒四,要先说个位、再说十位,不把你折磨得神经错乱不罢休。还有助动词在前,关键的谓语动词在句尾的语序,简直就是扔靴子语法,考验你的记忆力。经常是说了前面,扔了一只靴子,却忘记了另一只,句尾的动词。这恼人的德语,以虐人为乐吧?算了,能学多少算多少,记不住就不记了。有人说,学德语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也许吧。但对我而言,呵呵,别扯了,我分明感到自从学德语后,脑细胞在快速流失,大脑处于撕裂状态中。

痛定思痛。 人与人之间是不可盲目攀比的 。德语没有太多逻辑、道理可言,基本上靠死记硬背,班里的年轻人记忆力肯定比我强,况且他们的母语如俄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等和德语同属于印欧语系,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对于母语是方块字的中国人来说,中文和西语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本身就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德语是印欧语言中的奇葩,从年龄、记忆力、语言相通程度等方面比较,我都没有优势,何必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何必要求自己一两个月内听懂老师的德语,那简直就成神仙了。越比只能越抑郁、越比越没有信心。学德语如果用刨根问底的方法和态度去学,不太见效。这就是德语的荒诞和变态所在。

我让自己慢下来,允许自己出错,单词能记多少就记多少,一天记一个也是收获;有些三格四格的规则忘记了,练习做错了,就多做几次;按照自己的进度练习听写。正常上课的同时,通过一个月的课下自学,基本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补习了三格四格和A2的内容,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知道如何学习利用课本;不懂的问题到网上搜索。

两三个月后,老师讲课的内容能听懂一些了。写作是我的长项。每次做完写信练习后请老师批改,渐渐地,老师批改的内容越来越少,而班里小朋友们大多认为写作最难。

艰难、漫长的半年时间总算熬过去了,忐忑不安地迎来了B1考试。实际上,平日学习的难度大于考试难度。还好,我没有半路出逃,坚持到了最后。曾经的畏途、蜀道,我的珠穆朗玛,现在竟然也跌跌撞撞地爬上来了。拿到B1证书的这一天,我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大大的“赞”,我对自己说:好样的!

常言道:自助者天助之。上苍帮助那些自己努力的人。 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难处和麻烦,不管多难,首选是靠自己,而不是寻求帮助。这是我到德国生活后不得已学习的本领。年过知天命才学得这老生常谈的道理,还好,不晚。艰难时有人伸出援手是幸运,没有也不用抱怨。

凡事只有靠自己最稳妥,自己才是自己的贵人。

一个连语文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定语都分不清的人

你说的是句子成分吧,主谓宾,定状补,谓前为状谓后补。主谓宾是句子的主要成分。补语是补充说明的,状语是句子重要的修饰成分,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猜你喜欢